“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,现在的人,压力都大,特别是工作压力,就好比你儿子,他如果请假来照顾你,弄不好自己的工作就丢了。”
“工作丢了不能再找吗?是工作重要还是老妈重要?”老太太梗着脖子“他小的时候,我也没有借口工作忙不管他。”
“时代不同了,”周悦说“你们那会儿生活节奏没有这么快,人们没有这么紧张,工作压力也没有那么大。”
“就拿张远来说,他如果请一两天假还没啥,可是,如果时间长了,他手里做了一半的工作就要交给别人,等他这里忙完了再回去工作,不见得有合适的案子给他做。”
“现在的工作就是这么回事儿,什么人都不是不可代替的,你不做,自然就有人做。”
“就像你儿子,他有妻儿老小需要养,如果没有了工作,怎么生活呢?”
“工作,工作!”老太太激动死来“也不过是逃避照顾父母责任的借口,我活了这么大年纪,什么不知道呢?”
刘阿姨在心里也是埋怨老太太的儿子的,有什么事情,能比照顾生病的老妈更重要呢?
她还记得,自己奶奶生病的时候,父亲衣不解带地伺候了她一个月,结果怎么样呢?不但工作没丢,还落下了好名声,谁提起他来都要竖大拇指。
怎么现在这些道理和年轻人都讲不通呢?把老人丢给护工,说到底,还不是自己不愿意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?
下午的时候,张远来了,周悦见他来便走了。
刘阿姨见周悦走了,撇撇嘴说“看见没?一刻也不愿意多留,你一来她赶紧就走了。”
张远无奈的和她解释“周悦的父亲也住院呢,她从这里走了,还得赶过去看她父亲呢。”
刘阿姨就不说话了。
过了一会儿,老太太的儿子也来了,老太太开始和他抱怨护工的各种不好。
“这都是第三个了,”她儿子有些激动,说话声音就大了些“您到底想要个什么样儿的护工呢?”
“你和我吼什么?”老太太不满儿子的语气,作势要起身下床“我也知道,你不耐烦管我,我出院好了,我病死在家里,我认了,谁让我没生个好儿子?”
她儿子赶紧拦住她“你到底想怎么样呢?我来医院照顾你,孩子怎么办?”
“孩子不是有她妈照顾吗?”老太太说。
“孩子的姥爷也生病了,我和我媳妇儿都是独生子女,这您是知道的,只要是双方老人都生病,我们就恨不得得把自己掰成两半儿用。”她儿子无奈的说“你就体谅体谅我好不好?”
刘阿姨也在一旁边劝她。
老太太又闹了一会儿,心里那口气撒出去了,便不那么激动了,坐病床上抹着眼泪,就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。
她的儿子站在床前冷着脸,也不说话。
刘阿姨下午不用挂吊瓶,张远怕她看着别人哭心里难受,就提出来带她到医院楼下的小花园里走走。
张远在护士站找来个轮椅,刘阿姨坐了上去,母子俩个出去散步了。
医院的小花园里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花儿,花园中间的小喷泉也停了,水池中结了薄薄的冰。
一个老爷子,穿了一身病号服,坐了轮椅,在水池旁边,给他推轮椅的是个中年男子。
老爷子文质彬彬的,病号服外面披了件做工考究的羽绒服。中年男子只穿了件看起来很廉价的棉服。
刘阿姨一看两个人心里就清楚了,中年男子是老爷子的护工。她在心里叹了口气,又是个儿女不愿意伺候老人。
老爷子闲的无聊,探着身子用手里拿的拐杖去捅水池里的冰。第一下捅上去,冰面发出“咚”的一声,第二下捅上去,冰面“咔吧”一声脆响,被他捅出碗口大小的一个洞,冰面下的水便冒了出来。
“您弄它干什么呢?”中年男子并不制止他,只是说“别把拐棍儿再掉进去。”
老爷子仿佛干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,他用稍有得意的口气对中年男子说“你不懂,不捅个洞出来,冰面下面的鱼是会闷死的。”
刘阿姨夏天的时候看过这个小水池,里面是有几尾锦鲤的。
张远把她推到离老爷子旁边,他觉得,母亲能和同龄人聊聊天,比闷在病房里看那老太太哭好的多。
老爷子见有人过来了,还是个年纪和他差不多大的老太太,显得很高兴的样子,笑着和刘阿姨打招呼“出来走走啊?”口气亲昵的就像老邻居。
“是啊,病房里太闷了,出来透透气。”刘阿姨也很自然的接了话儿。
病房里虽然很暖和,可外面却很冷,张远推着轮椅走的时候还不觉得怎么样,可这一停下来,感觉小风嗖嗖儿的,吹到身上还是有冷。
他把外衣脱下来,盖在刘阿姨腿上,告诉她“我回屋给你拿毯子,你在这里等我。”
刘阿姨怕儿子感冒,便连忙说“我不冷,你赶紧把衣服穿上。”
张远转身就跑了,刘阿姨无奈,
又一次住院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